金洋新闻
News
2024年启德教育发布《2024中国留学白皮书》中指出中国仍是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。《2023美国门户开放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2—2023学年,中国内地赴美留学生共计289526人,其中研究生(126028人)占比43.5%,已连续两年超过本科留学人数。STEM专业也是中国内地学生最热门的选择,占比超过51%,其他热门留学专业分别是商科和管理类(13%)和社会科学(11%)。
澳大利亚教育部官网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内地留澳学生共计166420人,中国内地学生注册高等教育课程的人数为142520人,其中一半以上为授课型硕士(74200人),近四成为本科与荣誉学士(53470人),博士学位(6240人)占比4%;管理和商务(55043人)、社会和文化(18948人)、信息技术(16673人)是排名前三位的就读学科。
加拿大移民局(IRCC)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内地留学生为100010人。加拿大国际教育署CBIE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内地学生在加拿大大学(本硕博)、学院、K12的就读人数分别为72235、7755和14335人。
近年来,很多人都在出国与不出国之间徘徊,因为受到一些新闻的影响,很多声音在说,出国留学回来之后,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花了几百万出去留学回来赚着几千块的工资,什么时候才能把留学的钱赚回来呢?
今天,想跟大家聊聊关于出国留学的一些事:
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
1. 接受不一样的教育:
可以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外国的文化。可以让学生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。在国内,虽然我们也有非常不错的高等教育机构,但是与国外相比,国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着更高的水平和更丰富的经验。通过出国留学,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前沿的知识和更完善的教育体系,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视野和更深入的认识。
2. 语言能力:
通过在讲英语的国家学习,学生可以学习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。可以迅速掌握新语言并提高语法和拼写速度。出国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。在国外留学,学生需要使用外语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交流。这种语言环境的刺激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外语,提高语言能力。同时,在国外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,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。
3. 更多的选择:
如果家庭条件还不错,很多家长就会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,因为国外的教育制度和国内的不一样,或许孩子能适应国外的教育,学得越来越好,有更好的发展前景。
4.移民和出国工作的准备:
有些学生打算最终移居国外。但是,由于严格的申请程序和资格要求,他们选择出国留学,以便他们可以为移民程序做准备。
5.提高个人软实力:
在国外留学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,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,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见识。此外,在海外学校中,学生可以接受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,从而提高自己的软实力,如领导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等。出国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。在国外留学,学生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,这种经历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,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。同时,出国留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方式和生活方式,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,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。
6.增加就业机会: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内的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是海外的就业市场相对较为广阔,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。特别是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,通常会优先考虑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候选人。出国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。在全球化时代,拥有国际背景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。通过出国留学,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经验,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。同时,在国外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人脉资源,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网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7.拓宽人脉关系:
在海外留学期间,学生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和朋友,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。这些人脉关系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。
对于出国的疑虑
很多人也会担心,出国之后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,不能融入到国外的文化中去,怎么办呢?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,但是这些问题也并不是只有出国之后才会存在的。所以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、独立思考、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必要的。多跟同学交流,多跟老师交流,多交朋友,多参加学校活动,有机会可以去打打工,尝试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去。
所以,到底要不要出国,什么年龄出国适合,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,每个家庭每个申请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。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允许,有机会出去留学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,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子文留学移民
最具权威的留学、签证、移民、英语培训咨询机构
精彩回顾
加拿大留学丨你知道要去读几年级吗?
为什么要去加拿大学中医呢?
声明:
1、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,没有注明“原创”字样的,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2、对上述内容仅为转载,文中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仅供参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